新版《未来之城》:普通市民参与科研的真实故事
5月18日,新版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城普融媒体科普节目《未来之城》焕新起航。节目推出当天,通市厦门市某某洗涤用品培训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民参上海广播电视台携手多家科研机构和单位,科研在2024年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上首次发布“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实故事旨在树立国际科技传播先进理念,新版搭建公众参与科学的城普广阔互动平台,鼓励和引导市民以更专业的通市方式拥抱科技、走进科技、民参掌握科技。科研
新版《未来之城》海报
新版《未来之城》将围绕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实故事推出系列融媒体节目,新版紧贴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主线,城普真实记录公众端与科学端的通市美好链接,培养更多沪上科技“范”(Fans)。厦门市某某洗涤用品培训中心节目以人们身边的科研场景为切入口,用细致入微的镜头语言,生动讲述普通市民参与科研的真实故事,力图激发更多人的科学热情和创新潜能,传递“建设科创之城,人人皆有可为”的信号。
《未来之城》每周六中午12点30分在东方卫视首播,每周二晚10点30分在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配套短视频产品还将先于电视播出,通过看看新闻Knews新媒体矩阵面向全网推送。
未来之城貉口普查分集海报
科学研究,人人皆有可为
“我偶尔会吐槽我的老公和儿子,说他们是‘一丘之貉’,可说完之后我就会想,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们出现在居民小区里,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未来之城》的演播室里,从事环境咨询工作的上海市民靳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和靳蕾一样感到好奇的,还有从事客户管理工作的上海市民应俊。一次偶然机会,应俊在一档广播节目中,了解到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科研项目——“貉口普查”。她很想知道,没有生物专业背景的她,究竟能在科研活动中做些什么。
今年4月中旬,新一轮“貉口普查”启动志愿者招募,应俊立刻报名,并受邀提前体验“貉口普查”预调查工作。在专业科学家的指导下,应俊带着8岁的儿子前往沪上某居民小区,通过走样线、做问卷等方式,调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的数量和生存状况。
科学家对志愿者进行“貉口普查”走样线培训
“真正参与调查之后,我就发现,科研和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有些我们下意识做出的动作,其实是不科学的。”应俊回想起她第一次看见貉的时候,就兴奋地追了上去,后经提醒,才想起培训时专家提到的注意事项,即调查时要与貉保持距离。
“了解才能关心,关心才能行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跟着专业科学家做了科研,更学到了与貉和谐共存的科学方法。”应俊说。
“在‘貉口普查’项目设立之初,我们也曾担心会不会有人愿意参加,结果上海市民的参与热情之高出乎意料。”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放在节目中回忆道。“有了市民加入之后,不仅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极大丰富了数据体量,还催生出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貉口普查’的部分核心结论,更被纳入到《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中,转化为城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志愿者在科学家指导下分拣貉粪便样本
全民参与,共筑科创之城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4.14%,较202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在上海,市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进一步点燃了公众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除“貉口普查”之外,包括“鸟撞调查”“昆虫家谱”在内的多个公众参与科学项目,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今年4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携手多家单位,启动名为“遇见动物:2024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活动中推出“上海蝴蝶生存现状监测”等一系列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带领公众以主人翁视角体验一线科研生活,掌握科研本领。项目启动后,市民报名踊跃。
据“上海蝴蝶生存现状监测”项目发起人之一的宋晓彬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了公众参与的蝴蝶监测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上海市民参与和昆虫有关的监测活动中来,参与者呈现出年龄分布广、职业背景多样等特点,他们中既有公司白领、学校教师,还有木匠。“这恰恰说明科技创新在上海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当越来越多科研项目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科学家与市民之间的‘双向奔赴’,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这座城市崇尚科学、尊重创新的情感浓度。”
此外,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也在今年发起了一项公众参与科学项目,借助公众力量采集认知数据,助力提升各类认知功能障碍早期筛查的效能。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认知检测工具集平台负责人包一川介绍,现有的认知功能检测方式,主要依赖问答和各类量表,有人力成本高、筛查效率低、检测偏主观等缺点。“我们开发一系列检测工具,就是为了更好地量化认知功能,并尽可能降低对主试的要求,甚至让被试自主完成检测。公众的参与能帮助我们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数据,进一步丰富常模数据库,同时还能对采集模式进行论证。”
《未来之城》将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的全过程,参与的市民和科学家也会陆续走进演播室,分享他们携手推进科研的心路历程。
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工作。它不仅能为科学家提供人力和数据支持,拓展公众的科学视野,还能通过互动,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支持。在上海市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对科普节目《未来之城》进行焕新升级,聚焦公众参与科学项目,旨在让更多人在科学研究的广阔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把上海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助力。